詳情
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是最常見、使用頻率最高的口罩,這種口罩如何檢測?
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需要檢測11項指標,包括外觀、結構與尺寸、鼻夾、口罩帶、細菌過濾效率、通氣阻力、微生物指標、環氧乙烷殘留量、細胞毒性等。
其中,細菌過濾效率測試是檢測口罩對細菌的隔離效率;微生物指標規定,不得檢出大腸菌群、綠膿菌群、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和真菌;口罩帶必須能承受大于10N的力,也就是承受一千克的重量;按照規定,口罩壓力差不能超過49Pa,壓力差太大會使佩戴者悶得慌,壓力差越小佩戴越舒適。
檢測人員進入高壓安全區,兩個人一起實施高壓操作,檢測防護服的16項指標是否達標。她先測試防護服的抗靜電性,從防護服中裁剪出一塊大小合適的方塊,高壓低壓交替檢測靜電量。
檢測微生物指標,是防止防護服微生物限度超標,使用者被防護服上的細菌和病毒感染,給使用者帶來感染的風險,起不到防護作用。這是相對重要的檢測指標。
檢測透濕量,是因為使用者穿上防護服后容易出汗,產生水蒸氣,如果不透濕,身體會非常難受;過濾效率檢測,檢測的是防護服關鍵部位材料及接縫處,對非油性顆粒的過濾效率應不小于70%;阻燃測試則是檢測在有明火的環境中,防護服能否阻隔燃燒,保護使用者。
當然,檢測不同的口罩的標準和儀器各有不同,下面為大家推薦廣州標際自主研發生產的幾款符合國家制造標準專門測試口罩、防護服的儀器。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